|
《村居》教学谈
村居
[清]高鼎
草长莺飞二月天,
拂堤杨柳醉春烟。
儿童散学归来早,
忙趁东风放纸鸢。
这是清代诗人高鼎的一篇描写仲春美景的诗篇,脍炙人口传唱久远。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,这首诗也颇为浅显,讲背写自然是没问题。教学中,宜引领学生领略春景:草长莺飞、杨柳拂堤、风筝翻飞,既美且乐,令人陶醉。
如何达成这一教学目的呢?在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,试着问学生,这首诗中所描绘的情景,什么最让你向往?“放纸鸢”可能是绝大多数学生所向往的,这时,有机渗透字词的教学,让学生理解风筝何以叫纸鸢。尤其要抓住关键词“忙”,体会儿童迫不及待的心理,并谈谈自己可有什么迫不及待的想做的事儿。
关于诗人笔下的春景,侧重抓住“醉”字,来体会,谁醉了?仅仅是杨柳吗?诗人陶醉了。这才是主旨。
古诗教学一个绕不开的重点目标是积累。同类型的拓展尤其有价值。比如,诗人笔下被儿童所向往的“放纸鸢”,相类似的,为我们耳熟能详的有杨万里的“追黄蝶”:“儿童急走追黄蝶,飞入菜花无处寻。”一个“寻”字,可谓耐人寻味丰富多彩。
再比如,诗人笔下的春景可谓丰富:贺知章《咏柳》、杜甫《春夜喜雨》、孟浩然《春晓》、白居易《忆江南》、杜甫《绝句》。可以引进来,让学生大量记诵。
20210221 |
|